English

1999年杂志风向标

1999-12-2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施诺 我有话说

 1998年的传媒热使媒介成了投资的新热点,一向稳扎稳打的杂志受其刺激终于在即将过去的1999年有了反应。新的杂志纷纷创刊,老杂志也求新求变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:《创意》、《大都市》登场,《追求》、《芙蓉》、《万象》变脸,期刊市场因为竞争而好戏连台;原先很少做自我推广的杂志也借助广告攻势以求获得品牌认同。谁也说不清这能否真让大众受到诱惑自愿交钱买杂志,不过许多人通过广告认识了几本新杂志倒是真事。

一、市场细分与社会多元化引升期刊热

周刊、旬刊、双周刊、半月刊、月刊、双月刊、季刊,按照出刊时间对杂志的分类已经让人目不暇接;然而,中国面市的已逾5000种杂志又可以从内容性质上做进一步细分:政治、财经、家庭、生活、文学、女性、科技、建筑、音乐、美术、宗教、电脑、汽车、园艺、体育、休闲旅游……似乎每一行当都见得到属于自己的杂志。在西单图书大厦、三联、国林风等大型书店及邮局、地铁零售店,均可见到以上不同种类的杂志。

除此之外,近年来影响日增的国际杂志如ELLE、Bussiness、Weekly,在国内市场日益开放和多元的背景下,大举登陆,更使杂志市场呈现出名副其实的繁荣景象。

跟着社会的脉动,不同类型的杂志担负着不同时代的使命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大大小小的文学杂志风行一时;80—90年代中,适应经济建设的深化和发展,财经类杂志又独领风骚;而今,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人们更重视生活品位与质量,生活与时尚类杂志成了抢手货。最近两年由于资讯的脚步愈来愈快,各项科技新成果在生活中不断地出现,同时由于国民知识水平的提升及国际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,使得本已变化频仍的杂志受到影响,仍不断有不同类型的杂志跻身市场。

杂志的发展,反映了阅读大众在社会变动中的新需求,也画出了人们生活型态演变的一个过程。一些新杂志的创刊和老杂志的改版,更加印证了以上的观点。

二、新杂志登场亮相

近半年来,出现了一些新杂志,其中以女性和资讯方面的刊物为多。

女性杂志在市场上加上国际中文版约有上百种,这类杂志集中在流行服饰、化妆品、精品等方面,在厂商要求下印刷和包装力求精美、很是惹人注目,但因杂志的内容与讨论的主题区隔性不大,很难再进一步吸引新的读者,发行量一直有待突破。在老名牌如ELLE、HOW、风采等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同时,为改变现有市场模式而出现的有特色的杂志开始登场,比如专门针对男性的《创意》,因为对市场细分成功显出特色,已经赢得了部分市场。

另外,因资讯化时代的来临,家用电脑的普及并逐年上升,资讯类杂志在近来可谓竞争激烈;不论在活动造势的话题上或是宣传诉求上,都在挖空心思求新求变,比如结合广告办起降价促销及馈赠礼品的活动,目的还是想更多地吸引读者。香味杂志《生活资讯》创刊又把期刊竞争从眼球牵引向鼻子。

三、《万象》收录万象 《大家》走向大家

仍然保持高格调的姿态,但改版后的《万象》面貌一新,这本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“老杂志”在学界与书界已经树立了强大而崭新的形象:高雅、耐读、充满新锐的卖点。近日,中央电视台“东方时空”的“生活空间”栏目还围绕文学期刊如何走向市场及其困惑这一主题,对《大家》杂志进行了专题报道。至此,《大家》杂志正逐渐摘掉它神秘的面纱,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姿态进入市场的同时,与读者也靠得更近了。据《大家》反馈材料显示,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努力,该刊已走向成熟,杂志本身越来越好看,所发作品亦越来越耐读了。目前,《大家》一改往日文学期刊的固有方式,除在封面、开本、用纸、版式上大力创新外,第一家以多插图、作者题图和专栏《作家24小时》的形式,增强了刊物的可视性;在“文化散文”、“大散文”如洪水猛兽席卷文坛之时,《大家》则独树一帜,推出了以庞培、张锐锋、宁肯、王小妮、马莉等新锐作家们的“新散文”;而小说方面,单看首届鲁迅文学奖,《大家》即有《双鱼星座》和《天缺一角》两个中篇获奖(两获该奖的仅《收获》与《大家》两刊),即可见其成绩不菲。

在本年度的最后一期《大家》上,河北青年女作家刘燕燕以一张成熟的新面孔给予人“飞鸟”的形象,这是未来21世纪的大家形象,他们要用文学让人的生命与智慧升华为翱翔飞鸟。

在采访中,该刊主编李巍说,他相信卡尔维诺在《未来千年备忘录》里的预言:新的一千年里文学会依然繁荣。这位在文学圈内的资深编辑在所有喜迎新千年的纪念物设计中,最欣赏矗立于法国巴黎的15米的玻璃书,他希望这本走过6个年头的文学刊物,在今后可以让读者在其中寻找到海德格尔所说的“人,诗意地栖居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